誰 是 彌 賽 亞 ?
餵 飽 五 千 人
作 者 : 哈 傑 夫
翻譯校對:陳怡儒
當耶穌的聲望達到巔峰時,成千上萬的人從四面八方聚集來聽祂講道和見祂施行奇蹟(太 4:25),門徒也很忙,兩人一組被派去醫治、趕鬼,並宣講悔改的信息(可 6:7-13),在其中一個任務後,耶穌看到他們很累,邀請他們和祂一起去一個無人居住的鄉間地方休息(可 6:31),這多麼鼓舞人啊!祂明白他們需要休息,遠離忙碌的事工活動,並邀請他們與祂一同養精蓄銳。
他們去休息的地方被確定為:【1】一個偏遠的地方(太 14:13,15;可 6:32,35;路 9:12),【2】他們乘船到達的地方(太 14:13,可 6:32),位於【3】附近的伯賽大(路 9:10),【4】在山上(約 6:3),【5】有豐富綠草的地方(可 6:39,約 6:10)。這描述了加利利海的東北角,是向戈蘭高地上升的一座山丘(上圖中右上方的黃色山丘)*,從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加利利海的美景。
*塔布哈的五餅二魚堂紀念了在拜占庭時期(公元4世紀至7世紀)發生在這個地點的奇蹟,即餵飽五千人。這座古老教堂的遺跡於19世紀被發現,並於1982年重建。但是,這個位置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北角,與聖經所描述的位於伯賽大附近的偏遠地點不符,反而把門徒們帶回他們出發的地區(在靠近基尼撒勒的地方;太 14:34,可 6:53),教堂錯誤的位置令人驚訝,因為朝聖者的記錄至少到6世紀時仍然正確地指出了伯賽大的位置在湖泊的東北角。這個謎團直到最近才被解開,在Al Araj發現的失落已久的伯賽大城市,該城市被大量來自上面戈蘭高地的泥石流掩埋,現在看來,由於一系列災難的結果,該地區被認為是不適合建教堂的,所以教堂被建在一個更安全的地方。
提及的豐富綠草【5】告訴我們那是春天,冬天之後下雨,山丘變成了美麗的綠色。後來,在夏天,草乾枯了,山丘又變成了淺淺的棕色,這與約翰的註釋相符,即那是逾越節的時候,是在春天(約 6:4)。
耶穌與門徒獨處的時間並不長,群眾可以從他們的船的方向判斷他們要去哪裡,然後提前跑到岸邊迎接他們(可 6:33),但耶穌沒有把他們趕走,而是服事他們、照顧他們、教導他們並醫治他們(可 6:34)。
因為這是一個偏遠的地區,即使在今天,當天色很晚時,門徒們也會擔心人們將如何得到食物以及在哪裡過夜(可 6:35-36),此時耶穌使門徒震驚,祂讓他們餵飽群眾(可 6:37),但他們從哪裡得到這麼多的食物呢?即使附近有商店,這至少也要花費200銀錢,幾乎相當於一年的薪水(可 6:38)。
約翰告訴我們,唯一可取得的食物來自一個年輕男孩,他有五個麵包(artous),其實是小的、圓形的扁麵包塊,像皮塔麵包一樣,是用大麥做的(約 6:9),大麥是一種像小麥一樣的穀物,但價格較低,通常是窮人吃的,兩條魚是opsaria,意思是小魚,也許是加利利海中豐富的淡水沙丁魚,對這麼多人來說,這不算多的食物。
但耶穌不受我們資源不足的限制,祂讓人們在草地上坐下分組(一組一組,可 6:39),這個“分組”英文(symposium)的希臘文字根,指的是正餐後喝酒、討論各種話題的時間,這非常貼切地描述了逾越節晚餐(一頓Seder)的情景,這是在節日的第一個晚上吃的,有四杯酒、閱讀和唱歌。馬可鮮明地補充分組情形(一排一排,就像花園中排列有序的花壇或植物),這描述了這些群眾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坐在地上,就像一系列的小塊花園-這也是逾越節時春天與豐收的另一個意象(可 6:40)。 *
*這個美麗的描述在翻譯中被直白地翻譯成“分組”groups(NASB,NIV),或“一幫一幫”ranks(KJV,Amplified),儘管Amplified在註釋中提到了這個詞的含義。
耶穌為食物祝謝了上帝,然後分發了它。 *奇蹟般地,那少量的食物餵飽了超過五千人,還有剩下(可 6:41-43),這是怎麼發生的?上帝有我們不知道的資源,祂能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,即使我們可用的資源看起來非常不足。
*儘管許多譯本暗示耶穌祝福了食物,但希臘語只是說祂祝謝了,這是指在一頓飯的開頭猶太人有一個典型的祝謝,不是對食物的祝福,而是對提供食物的上帝的祝謝:世界的君王,我們的神,祢是配得稱頌的…
對這個驚人的奇蹟的人們的反應是什麼?肯定是那位要來到這個世界的先知! (約 6:14)。誰是這位先知?這是申命記18:18提到的像摩西一樣的先知—許多人認為是彌賽亞,並且急切地期待著祂的到來。他們的推理很容易理解:那是逾越節的時候,他們和耶穌在一個曠野地區,祂給了他們來自天上的麵包,正如摩西在西奈半島所做的,這顯然是他們在等待的像摩西一樣的先知!那他們會做什麼呢?他們試圖把耶穌加冕為他們的彌賽亞王! (約 6:15)這絕非是如許多人所教導的,眾人拒絕認耶穌為彌賽亞,相反,祂拒絕了他們對彌賽亞是誰以及祂應該做什麼的想法:祂獨自上了山,遠離人群。
人們想要一個能帶領他們擊敗羅馬人的彌賽亞王。僅幾英里外的迦姆拉村,是奮銳黨抵抗運動的發源地,奮銳黨人想要對抗羅馬。但耶穌不想領導對羅馬的攻擊,因此,當夜幕降臨時,祂把門徒們打發到一條船上,自己退到了山上。但是,如果耶穌不是他們所期待的那種彌賽亞,那麼祂是誰,祂的使命又是什麼呢?
根據約翰的說法,門徒開始穿過加利利海向西(朝著迦百農;約 6:17),但很快就有一股強風迎向他們,激起了海浪(約 6:18),這告訴我們,風是從西邊來的,在以色列大多數強烈的天氣都是從這方向來的。馬可說耶穌能看到他們在努力拉槳(可 6:48),這暗示從戈蘭高地向加利利海俯瞰的美景,耶穌從這裡登船。因為逾越節總是在滿月的時候,也許祂可以在水面上反射的月光中看到黑暗的船隻。
通常,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,穿越加利利海只需要大約三個小時(他們穿越的距離約6.5英里/10.5公里),但由於強風,門徒們在夜裡四更天仍在努力穿越(大約凌晨3-6點),馬太告訴我們,當他們突然看到有人向他們走來,走在水上時,他們大吃一驚(太 14:25),他們的第一個反應以為是一個幽靈,他們驚恐地尖叫(太 14:26),但那是耶穌,祂對他們說:放心,是我,不要害怕(太 14:27),雖然許多聖經將耶穌的話翻譯成“是我”,但希臘語清楚地說,“我是”(ego eimi),這絕非偶然:所有提及這事件的福音書(馬太,馬可和約翰)中都出現了相同的希臘語單詞。
馬可解釋說,他們驚訝的原因是,他們不明白耶穌對五千人的分餅奇蹟(可 6:51-52),他們和人群一樣,認為這證實了耶穌是一個地上的彌賽亞:一個先知,他們所盼望的,一個君王。但他們沒有正確理解耶穌實際上是什麼樣的彌賽亞,所以祂必須帶他們更進一步。走在水上的奇蹟不僅是一種令人敬畏的力量,也是對約伯記9:8的有意暗示,該經文描述唯有上帝能夠步行在海浪之上,這也是耶穌話語的意義:出埃及記3:14中“我是”的暗示,上帝向摩西啟示“我是自有永有者”的上帝。耶穌自稱為“我是”,表明祂是活著的神。
在馬太福音中,彼得大聲喊道:如果你是,就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(太 14:28)。 *換句話說,如果你真的是,如果你真的是上帝,那麼你可以讓我也走在水上。所以耶穌叫他下船,他照做了,在波浪上走向了耶穌(太 14:29),彼得也能在水上行走,因為耶穌是偉大的“我是”(神)。
*這是希臘文“ei su ei”(如果你是)的字面意思,不是大多數翻譯中的"if it is you"(如果是你)。
這不只是耶穌是神的證明,透過讓彼得在水上行走,耶穌給了我們一個祂真正使命的畫面:與我們分享祂的力量和榮耀,使我們在勝過此生的危險和困難,這就是保羅在以弗所書中談論的,我們相信神的力量等同於使耶穌從死裡復活並帶祂升到天上的力量(弗 1:19-20),這是彼得所說的,我們身為人類可以分享上帝的神性(彼後 1:4)!
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關係,上帝願意與我們分享祂的力量,是透過信心運作的。如果你信任上帝,你就會從祂那裡得到,但如果你不相信祂,你就無法得到,當彼得開始懷疑時,他開始沉入海浪下方(太 14:30),即使在彼得害怕的時候,耶穌也沒有離開他,祂伸手拉住彼得,幫助他上了船(太 14:31-32)。
門徒的反應是什麼?他們俯伏敬拜,就像猶太人在聖殿面前常做的那樣,說:祢真是神的兒子! (太 14:33)*他們終於明白了耶穌不只是一個地上的彌賽亞,而是上帝的兒子,是神聖的“我是”(神),因此,他們做了虔誠的猶太人除了上帝之外絕不會對任何人做的事——他們敬拜了祂。
*這裡使用的希臘文prosekúnēsan的字面意義是俯伏(跪倒在地上,臉向地面),在今天許多人會聯想到穆斯林敬拜的動作,但是早在幾百年前猶太人就已經做這個動作,甚至在今天有極少數情況下仍這麼做。
你呢?對你來說耶穌是誰?是一位先知、一位醫治者、一位彌賽亞?還是祂是偉大的神?如果你相信──有信心──祂是祂說祂是的人,那麼祂也可以幫助你,並讓你在生活的困難中得勝,你只需要提出請求。